汇聚打造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磅礴力量 ——写在2023年“五一”国际劳动节之际
伟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过去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广大职工和劳动者凝心聚力,真抓实干,在打造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中奏响奋进旋律,在助力桂林高质量发展上书写精彩答卷。
凝心聚力汇聚高质量发展磅礴力量
(相关资料图)
劳动成就梦想,创造赢得未来。4月28日,我市举行2023年桂林市庆“五一”表彰先进颁奖仪式暨“中国梦·劳动美——凝心铸魂跟党走 团结奋斗新征程”全市职工文艺汇演。
他们中有的来自工厂车间,有的穿梭大街小巷,有的深耕专业领域,有的攻关技术难题……他们用一双双巧手诠释劳模精神,用一颗颗匠心彰显劳动价值;他们勇立时代潮头,矢志拼搏奋斗,是新时代的楷模。
过去一年,全市职工群众听党话、跟党走,在打造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和桂林高质量发展上凝心聚力,真抓实干。
全市各级工会拓展建功立业载体,广泛深入持久开展“我为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作贡献”劳动和技能竞赛。重点围绕全市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点产业开展各类劳动和技能竞赛30多场。深入开展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小设计、小建议等群众性创新活动,创建4家桂林工匠学院(校),努力打造高技能人才培养与理论研究新阵地、服务职工服务社会新窗口。
以劳动圆梦,以奋斗起航。美好生活靠劳动创造,让每一份坚守都写下值得。全市劳动者奋力追逐梦想,努力在平凡的岗位出彩,努力让平凡的人生发光。
多措并举切实维护劳动者权益
“以前都是听说别的行业职工签订属于自己的集体合同。现在感觉多了一份保障,工作起来也更踏实了。”在过去,聊起集体协商,桂林市的一线物业员工们只有羡慕的份,而2022年6月,桂林市物业服务行业开展首次集体协商,签订物业服务行业集体合同后,职工的最低工资标准得到上浮、职工权益有了制度保障,他们也有了一份为物业服务行业量身定制的“集体合同”。
过去一年,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集体协商工作在桂林市落地见效。2022年,桂林市总工会率先在物业服务行业开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集体协商试点工作,六城区的17家物业服务企业参与首次集体协商,惠及2000余名职工。 “集体合同,不仅能让职工更安心,也有利于企业规避可能产生的风险,真正实现双赢。”桂林市总工会相关负责人介绍,2022年下半年,我市进一步加大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集体协商工作力度,推动货车司机、快递员等群体开展集体协商,让更多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享受到“谈”来的权益。
截至目前,桂林市有261家新业态企业建立了工会组织,吸纳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会员1.3万余人,共有37家新业态企业(行业)新签或续签集体合同,覆盖职工2470人。
过去一年来,我市还坚持整体联动,大力推进“法院+工会+人社+N”劳动争议多元化解工作,进一步完善和优化律师团(站、点)和化解平台建设布局,新建各级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中心16个。全年共受理133件劳动争议案件,涉及劳动者142人,成功办结52件,涉案金额超800万元。
持续增强职工获得感幸福感
我市始终坚持以职工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持续增强职工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职工生活品质。
在广西铁路康养有限公司桂林康养中心享受专业的康养项目、在日升休闲山庄体验乡村文化活动、在龙胜温泉酒店一边呼吸清新空气一边泡温泉……桂林市的职工疗休养内容与形式丰富多彩。
我市把职工疗休养工作作为提升职工生活品质的重要抓手,不断创新方式方法,多措并举开拓市场,深化提质增效,进一步拓展疗休养政策的内涵,叫响做实擦亮服务职工的“工”字号品牌。
在实践中,市总工会加大疗休养基地(点)培育力度,不断完善职工疗休养基地认定政策,推进疗休养基地(点)提质扩面。“在认定过程中,我们会注意把握不选择设施最豪华、价格最贵的点,而是选择最适合接待职工疗休养、最能给职工特色体验的申报单位。”市总工会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市总工会联合该市文旅等部门,整合全市等级旅游景区、乡村旅游点、红色景点、民宿疗休养基地等优质资源,培育了各具特色的区、市、县三级职工疗休养基地。目前,桂林市有自治区级职工疗休养基地(点)18个、市级职工疗休养基地(点)47个、县级职工(劳模)疗休养基地(点)66个。
为了提高各疗休养基地(点)的服务质量,桂林市总工会多次召开职工疗休养基地工作建设推进会,要求各基地负责人签订疗休养服务质量承诺书。同时,还积极主办职工疗休养基地工作人员培训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提升职工疗休养基地的服务品质。
2022年底,市总工会还联合多个单位出台了《职工疗休养基地(点)服务规范》,规范界定了职工疗休养服务的定义、明确了基本要求、疗休养项目要求等,为桂林市疗休养基地的标准化建设提供助力。
如今在桂林,全面推进职工全员疗休养工作、打造极具特色的疗休养服务逐渐成为桂林工会亮闪闪的金字招牌。2022年,桂林全市各级职工(劳模)疗休养基地(点)共接待疗休养团(含区内外)300多批次,共计2万余人次。同时组织1200余名优秀职工、高技能人才和各级劳模赴外地开展疗休养活动。
情系困难职工群众,我市深入开展走访慰问帮扶服务活动。过去一年,全市各级工会共筹集资金近600万元开展春节送温暖活动,走访慰问援沪疫情防控人员、新就业形态职工、留守儿童和困难群体,开展“为职工办实事 送医送健康进基层”主题活动30场次。全年共有5125人次获得378.5万元职工住院医疗补助。
来源:桂林日报